摩堤琺瑯鑄鐵鍋怎麼製成的呢?
鑄鐵鍋的耐用、實用且導熱效果好,自18世紀起,就成為了歐洲每家每戶必備的國民鍋。鑄鐵鍋又叫做「生鐵鍋」,因為生鐵有較高的含碳量,所以硬度和導磁性又比不銹鋼鍋還要來得高,也更為耐用、導熱性更好。但鑄鐵鍋的缺點是容易生鏽,尤其在溼度高的台灣,更需要費心養護,所以在地研發設計的摩堤,因地制宜設計多種琺瑯鑄鐵鍋,保留鑄鐵鍋的優點,加上琺瑯層來隔絕空氣和水,避免鑄鐵鍋容易生鏽的缺點。
你知道料理特別美味又節能的琺瑯鑄鐵鍋是怎麼鑄造而成的嗎? 如何使用可以將鍋具用得長長久久嗎? 讓小編帶你認識、了解吧!
鑄鐵鍋開發生產過程
貼近台灣人烹飪料理方式的琺瑯鑄鐵鍋是怎麼開發生產的呢?小編拆解各步驟,搭配圖片拆解來一一說明囉!
台灣團隊在地開發設計
摩堤的總部在台南,由在地的研發設計團隊,經過團隊討論開發設計出各種不同功能的產品,考量了烤盤、湯鍋、炒鍋各種烹飪使用時狀況,依照料理時會有的狀況,兼顧產品的使用順手度和設計美學,用電腦3D模擬設計,確認圖面的點、線、面和各種細部角度後,再做實品的打樣確認。
鑄鐵鍋生產製造過程
打樣確認後,就進入了量產階段。沉甸甸的厚實鑄鐵鍋,每個都是真材實料,嚴選鐵含量佔比達93%以上的優質鑄鐵原料,經過丹麥技術的DISA自動化鑄造設備量產製造,來確保每一個鑄鐵鍋的品質均一!因此每一個鑄鐵鍋都是一體成型的、鍋壁的厚薄也是一致的,讓鑄鐵鍋有良好又均勻的導熱和蓄溫效果,而且質地厚實,不會因為高溫加熱而導致鍋具變形。
(1)製作砂石模具
將天然砂石透過丹麥DISA公司最先進的自動化鑄造設備,以自動化機械專業切割鑄模,依照鍋具的設計製作鑄鐵鍋的模具。
(2)生鐵溶漿澆鑄成型
完成模具製作後,再將1300度C高溫生鐵溶漿倒入砂模,澆鑄成型。
(3)鑄鐵鍋脫模
待鑄鐵冷卻,敲碎砂模,即可取出鑄鐵鍋。每一個用來製造鑄鐵鍋的砂模都只使用一次,不重複利用。
(4)鑄鐵鍋表面噴砂修整
脫模成型後的鑄鐵鍋表面是粗糙狀態,要先經過大量噴砂進行初步的表面修整。
(5)細部手工打磨
噴砂表面處理後,再經過專業工匠一個一個的手工打磨、修整的程序,把粗糙的邊緣磨得更為平整。
到這裡就完成生鐵鑄鐵鍋的階段囉!接下來就是把鑄鐵鍋變成多彩繽紛又容易保養清潔的琺瑯鑄鐵鍋!
琺瑯是以中性玻璃矽石為基底的材料,而琺瑯鑄鐵鍋就是在鑄鐵鍋內外噴塗玻璃釉料後,以攝氏800度C高溫琺瑯燒結程序,將琺瑯鍍上鑄鐵鍋的表面,可以防止鑄鐵鍋生鏽和避免食材和鐵質產生化學變化。所以,鑄鐵鍋不建議料理酸性食材,但是琺瑯鑄鐵鍋則是完成沒有設限,可以烹飪需要用到番茄醬或檸檬的料理,甚至是燉煮中藥都可以。
多道琺瑯燒結工法
而每一個琺瑯鑄鐵鍋都是經過多次的琺瑯燒結程序。內鍋的黑釉琺瑯,就是先上一層透明的底釉後,再燒上黑色的琺瑯;而外鍋多彩的琺瑯顏色,則是經過3次800度C高溫琺瑯燒結的程序,讓彩色的琺瑯鍍上鑄鐵鍋。至於摩堤最新推出的晶鑽款琺瑯鑄鐵鍋,甚至是需要經過4次的琺瑯燒結程序,在第四層琺瑯燒上閃耀發光的金點,讓琺瑯鑄鐵鍋有著璀璨而低調的光芒。
(6) 鍋身內外噴塗琺瑯
鍋身內外會噴塗上2~4次的琺瑯塗層(黑釉:2層/彩釉:3層/晶鑽彩釉:4層)
(7)上鍋緣擦口釉
鍋緣因為只有塗上一層底釉,不像內外鍋有多層的琺瑯保護,所以在鍋緣和鍋蓋緣比較容易會因為濕氣而有生鏽的狀況,清洗後要特別留意擦乾鍋緣,也可擦上一層薄薄的食用油用來隔絕空氣和水,以防生鏽。
(8)800度C高溫琺瑯燒結程序
下圖為噴塗完琺瑯釉料後,在輸送帶上準備送入進行窯燒。
(9)窯燒完成後,就變成高彩度又繽紛的琺瑯鑄鐵鍋了。
琺瑯鑄鐵鍋的使用保養
琺瑯鑄鐵鍋有著鑄鐵鍋導熱溫和均勻,蓄熱力佳的特性,同時又不用費力去進行上油、烘烤的養鍋步驟,琺瑯層即可防止鍋體氧化生鏽,更容易清潔保養。遇到難洗的焦化物,只要浸泡熱水和小蘇打粉約2小時,以小火煮滾,讓小蘇打粉吸附毛細孔中的油漬、汙垢,之後以溫水或等冷卻後再搭配中性清潔劑和海綿清洗,即可洗淨。
不過因為琺瑯和鑄鐵為兩種不同材質的結合,為了避免急速的熱漲冷縮導致琺瑯受損,使用上要注意不可使用最高溫的爐心火或是大火,也要避免高溫狀態下用冷水沖洗,建議用溫水清洗或是等冷卻後再清洗。另外要搭配使用軟質的烹飪工具和清潔工具(如矽晶烹飪工具或海綿),不要使用鋼刷或鐵鏟,避免刮傷琺瑯表層喔!
選擇摩堤,食在安心
材質用料不佳的琺瑯鑄鐵鍋,會讓人擔心使用過程中有重金屬溶出,對人體有害。而摩堤出產的琺瑯鑄鐵鍋都會送測SGS,確保無重金屬鉛、鉻,讓您可以食得安心、用得放心!